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仍在起步階段,但隨著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該產業有望進入長達十年的高速發展期。未來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將是通過樹種改良和優化,大力發展能源植物種植,以期將其轉化為可以方便實用的能源。固體成型燃料、生物柴油、生物質發電和燃料乙醇是加快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四個主要途徑,遠興能源、凱迪電力、龍力生物、中糧生化等中長期將收益顯著。
有報道稱,《全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規劃(2011-2020年)》即將出臺,規劃明確了未來十年林業生物質能源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林業生物質能源占全國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達1.52%;到2020年,林業生物質能源占全國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達2%。
目前,國際上林業生物質能源已占可再生能源的50%以上,而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仍在起步階段,隨著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有望進入高速發展期。
生物質能源是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按其能源當量而言,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列第四位。根據國際能源署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統計,全球可再生能源的77%來源于生物質能源,而生物質能源中的87%是林業生物質能源。而目前我國生物質能源的利用尚不到整個能源總量的0.5%,林業生物質能源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
未來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將是通過樹種改良和優化,大力發展能源植物種植,以期將其轉化為可以方便實用的能源。固體成型燃料、生物柴油、生物質發電和燃料乙醇是加快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四個主要途徑。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將強化良種繁育,發展鄉土樹種,積極引進適宜的能源植物,通過定向培育、定向利用,著力發展以固體成型燃料、生物柴油、生物質發電和燃料乙醇為代表的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
固體成型燃料主要是利用秸稈等糧食作物的廢料,將其轉化為固體燃料。目前我國生物質固體成型技術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農業部已在北京、黑龍江等省市建立了生物質固體成型示范項目,未來全國范圍內鋪開將為可再生能源領域打開新局面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
秸稈顆粒機、
木屑顆粒機專業壓制生物質成型燃料。
2010年國內第一家年產5萬噸秸稈固體成型燃料基地項目日前在大連市開工建設。項目投產后,將大大推動我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在遼東半島乃至東北地區的產業化發展。據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孟海波博士介紹,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因其燃料熱效率高,燃燒性能好,便于貯存,易于實現產業化生產和大規模使用等優點。
而生物柴油是指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動物油脂、餐飲垃圾油等為原料油,通過酯交換工藝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生物柴油具有優良的環保特性,主要表現為硫含量低,可減少約30%的二氧化硫和硫化物排放。此外,生物柴油還具有較好的潤滑性及良好的燃料性能。而且,作為可再生能源,與石油儲量不同,通過農業和生物科學家的努力,生物柴油可供應量不會枯竭。
不過,由于生物柴油提純工藝較為復雜,加上原材料來源供應渠道不暢等問題,生物柴油在我國產業化程度不高。目前國內生物柴油生產規模較大的公司主要包括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福建卓越新能源發展公司等。
而目前尚沒有具有可操作性的生物柴油國家標準、上游原料短缺等不利因素,導致生物燃料應用范圍較小,但長遠發展來看,生物柴油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主要從事甲醇及下游產品生產的遠興能源(000683)可能從未來生物柴油規模化生產中受益較大。
我國生物柴油的生產仍是以小規模裝置、小作坊式的企業進行,全國生物柴油的產能約為每年250萬噸,距我國的柴油消耗量1億多噸仍微不足道。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生物柴油生產企業有30家左右,規劃能力近300萬噸/年,現有生產能力150萬噸/年,但年實際產量卻只有30至40噸左右,開工率不足30%,行業發展幾近冰點。
原料缺乏一方面是技術所限,將生物原料轉化為柴油的規模有限。采用植物油與甲醇或乙醇在酸或堿性催化劑和130-150度下進行酯化反應,生成相應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生物柴油也有較大的潛力可挖。
在生物質一代燃料走出“與民爭糧,與糧爭地”的困境之后,全世界范圍內的第二代生物質燃料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發展漸入佳境,“十二五”期間可望取得突破性進展。
國內對于二代生物燃料利用的途徑也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第二代生物燃料技術是指以麥稈、稻草和木屑等農林廢棄物或藻類、紙漿廢液為主要原料,使用纖維素酶或其他發酵手段將其轉化為生物乙醇或生物柴油的模式。而第一代燃料的生產主要來自于玉米、水稻、甘蔗、大豆等糧食作物。
據了解,原料投入一般占生物質發電項目總投入成本的70%以上,但國內生物質原料市場近幾年卻成長緩慢。目前,我國利用薯類、甜高粱、小桐子等非糧作物/植物生產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技術已進入示范階段。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近期完成的“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我國以非食用糧糖類農作物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潛力近中期約為1,500萬噸,以廢油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產潛力近中期約為200萬噸,以油料林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產潛力在中長期約為數百萬噸,以纖維素和藻類生物質為原料的先進生物燃料生產潛力在長期可達每年數千萬噸。
從規劃來看,未來5年國內將興起建設生物質發電廠的高潮,主業快速向生物質能源業轉型的凱迪電力(000939)業績可望逐漸改善。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提到可再生能源占總能源消費量在2010年達到10%,2020年要達到15%左右。其中生物質發電2010年要達到55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截止目前國家已在稅收、財政等多方面出臺了扶持生物質發電產業的政策,生物質發電與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形式比較生物質發電享受優惠政策最為充分。
目前凱迪電力在生物質發電方面是起步最早的企業之一,截止目前凱迪電力獲得國家發改委CDM批復的項目有13個,其中12個項目已經完成DOE的審定工作并提交至EB申請注冊。
另外,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中,利用纖維素制乙醇是中國生物燃料的一個發展方向,但近幾年中國燃料乙醇產業發展緩慢的原因也在于業內對使用玉米等糧食作物生產燃料爭議極大,而今后使用秸稈來生產纖維乙醇就不會有糧食安全的問題,秸稈綜合利用演繹“變廢為寶”,未來5年內利用率將超八成,使包括燃料乙醇在內的生物燃料原料來源大大增加。
目前,生物燃料在巴西、美國已經得到初步普及,我國一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另一方面我國人口眾多糧食需求大,限制了燃料乙醇規模。巴西是甘蔗生產大國,美國是玉米生產大國,因此被用來大力生產燃料乙醇。這導致了他們甘蔗、玉米出口的減少,從而抬高了價格,這是目前糖價和玉米價格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據調查統計,2010年全國秸稈理論資源量為8.4億噸,可收集資源量約為7億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0.6%,利用量約5億噸。秸稈品種以水稻、小麥、玉米等為主。其中,稻草約2.11億噸,麥秸約1.54億噸,玉米秸約2.73億噸,棉稈約2,600萬噸,油料作物秸稈(主要為油菜和花生)約3,700萬噸,豆類秸稈約2,800萬噸,薯類秸稈約2,300萬噸。
燃料乙醇不僅清潔、可再生,還能有效降低汽車尾氣中碳的排放。燃料乙醇是緩解能源危機和減少碳排放的產物,從而成為新能源中的明星,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龍力生物(002604)、中糧生化(000930)、海南椰島(600238)等將從中受益。
其中龍力生物生產的2代乙醇,在技術和工藝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利用循環經濟模式取得較大的成本優勢。公司目前6萬噸產能,近4萬噸產量。該業務比較大的期待是取得國家燃料乙醇定點資格,即可享受到:定價提升、定點銷售、稅收優惠等一系列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