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源-數目
由于地球上生物數量巨大,由這些生命物質排泄和代謝出許多有機質,這些物質所蘊藏的能量是相當驚人的。根據生物學家估算,地球上每年生長的生物能總量約1400—1800億噸(干重),相當于目前世界總能耗的10倍。我國的生物質能也極為豐富,現在每年農村中的秸稈量約6.5億噸,到2010年將達7.26億噸,相當于5億噸標煤。柴薪和林業廢棄物數量也很大,林業廢棄物(不包括炭薪林),每年約達3700m3,相當于2000萬噸標煤。
生物質能源-地位
隨著人類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各國政府開始關心重視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雖然各國的自然條件和技術水平差別很大,對生物質能今后的利用情況將千差萬別,但總的來說,生物質能今后的發展將不再像最近200多年來一樣日漸萎縮,而是重新發揮重要作用,并在整個一次能源體系中占據穩定的比例和重要的地位。
生物質能源-相似性及可獲得性

秸稈—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
生物質能的獲得性
生物質能的載體是有機物,所以這種能源是以實物的形式存在的,是唯一一種可儲存和可運輸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它分布最廣, 不受天氣和自然條件的限制,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即有生物質存在。從利用方式上看,生物質能與煤、石油內部結構和特性相似,可以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技術進行處理和利用,利用技術的開發與推廣難度比較低。另外,生物質可以通過一定的先進技術進行轉我國微藻制備生物柴油技術世界領先換,除了轉化為電力外,還可生成油料、燃氣或固體燃料,直接應用于汽車等運輸機械或用于柴油機,燃氣輪機、鍋爐等常規熱力設備,幾乎可以應用于目前人類工業生產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在所有新能源中,生物質能與現代的工業化技術和目前的現代化生活有最大的兼容性,它在不必對已有的工業技術做任何改進的前提下即可以替代常規能源,對常規能源有很大的替代能力,這些都是今后生物質能發揮重要作用的依據。
、 從化學的角度上看,生物質的組成是C-H化合物,它與常規的礦物燃料,如石油、煤等是同類。由于煤和石油都是生物質經過長期轉換而來的,所以生物質是礦物燃料的始祖,被喻為即時利用的綠色煤炭。正因為這樣,生物質的特性和利用方式與礦物燃料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充分利用已經發展起來的常規能源技術開發利用生物質能。但與礦物燃料相比,它的揮發組分高,炭活性高,含硫量和灰分都比煤低,因此,生物質利用過程中SO2、NOx的排放較少,造成空氣污染和酸雨現象會明顯降低;這也是開發利用生物質能的主要優勢之一。
生物質能源-開發形式
秸稈顆粒—生物質顆粒燃料
人類走向以生物能源開發利用為標志的可再生能源時代,意義十分重大:能大量利用農村的土地,提高農民收入,直接增加能源供給、改善大氣環境,使二氧化碳的排放與吸收形成良性循環,緩解二氧化碳排放的壓力,當前生物能源的主要形式有沼氣、生物制氫、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
沼氣是微生物發酵秸稈、禽畜糞便等有機物產生的混合氣體,主要成分是可燃的甲烷;生物氫可以通過微生物發酵得到,由于燃燒生成水,因此氫氣是最潔凈的能源。
生物柴油:是利用生物酶將植物油或其他油脂分解后得到的液體燃料。
作為柴油的替代品更加環保.燃料乙醇是植物發酵時產生的酒精,能以一定比例摻入汽油,使排放的尾氣更清潔,雖然現在的主要能源還是化石能源,但是生物能源的前途無量。雖然生物能源的開發利用處于起步階段,生物能源在整個能源結構中所占的比例還很小,但是其發展潛力不可估量。以我國為例,目前全國農村每年有7億噸秸稈,可傳化為1億噸的酒精,南方有大量沼澤地,可以種植油料作物,發展生物柴油產業.加上禽畜糞便,森林加工剩余物等,我國現有可供開發用于生物能源的生物質資源至少達到4.5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我國2000年全部一次能源消費的40%。
影響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的因素
影響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因素很多,所以不同的預測方法結果差別很大,從100到300EJ,但不論哪種預測方法都說明了生物質在未來的能源體系中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不論那個時合肥金意公司生物柴油煉油平臺間,生物質能總是總能耗的10-30%之間。
由于我國目前的生物質能主要是在農村經濟中利用,所以農村未來能源需求和消耗情況對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量影響很大,有關資料對我國農村今后能源使用情況作了預測,這個指標可以較大程度上反映我國今后生物質能消耗的趨勢。它的預測按兩種,第一種是常規方案預測,即建立在現時生物質能發展情況的基礎之上的預測,其結果是各時段(2000、2010、2030、2050)的生物質利用量的增長速度分別為8.9%、7.7%、8.0%、3.6%;第二種是加強方案預測,即以突出強調生物質能對化石能源的替代為依據的預測,其結果是各時段的發展速度分別為9.6%、8.0%、7.4%、4.5%。
商業化推廣要有示范。目前國家搞的燃料乙醇都是屬于第一代燃料乙醇,就是用玉米,目前五家廠子有四家都是用玉米。溫家寶總理有一個批示,發展生物燃料不征糧、不征地、不破壞生態環境。現在玉米肯定不行。高粱可以,這是全世界公認的。目前田高粱是用里面的蔗糖來直接發酵做乙醇。如果要用纖維素乙醇,涉及到要水解、發電,做了以后剩下的渣滓可以發電。發電的審批手續簡單一點,所以現在發展起來了。燃料乙醇確實是審批手續比較麻煩,目前就有五家,非糧原料現在又沒有技術,非糧原料的供應體制沒有建立起來,能源農業的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現在國家一定要有支持,國家要拿出錢來做示范,示范好了以后才去推廣,這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優越性之一。這也是我們呼吁國家來支持做的事。確實是條條框框很多。
生物質能源-循環經濟
生物能源的開發利用,可帶來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循環經濟。以巴西以例,垃圾正在變成有價值的能源。根據巴西有關行業協會統計,2004年巴西回收鋁易拉罐90億個,回收率達到96%,居世界第一。其他各類垃圾的回收率也居世界前列,創造了循環經濟模式。回收的垃圾,根據分類,被用于不同的方面,其中大部分非金屬類的垃圾均可以轉化為能源,生物能源作為綠色能源,具有可再生的特點,而化石能源卻是不可再生能源,這是生物能源的一大優勢。根據估算,地球的石油枯竭期最多可延長到百年,而對于中國這個石油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來說,石油穩定供給不會超過20年,而生物能源主要利用淀粉質生物如植物、薯類作物秸稈等加工成其他燃料,從大范圍來看具有大量的來源,據專家估計,全球每年產生的生物質能的儲量為1800億噸,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因此,生物能源在將來大有可為,尤其是在石油供應緊張的時候,生物能源將大顯身手。
面對如此數量巨大的生物質資源,如何提高生物能源的開發利用水平也是一個科學性的問題。在石化能源仍為主要能源的時代,生物能源的開發技術也異常重要,因為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以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非糧引導政策文件我國為例,國內大約有20億畝荒山荒地可用于發展能源農業和能源林業,而且我國的產能微生物研究、生物轉化研究,過程與設備研究等已趨成熟,石油替代產品的開發技術也具備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條件。因此,政府應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制定生物能源的發展政策與規劃,合理利用各種手段來支持和推進生物能源的開發利用,應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與我國的實際相結合,極大地推動生物能源的開發利用。
以至于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得以更快更廣泛的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