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以美國為代表,已將秸稈作為一種重要資源進行加工、出口,而且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加工,有的已實現了工廠化生產。但美國秸稈利用的方向不是燃料,而是飼料或其他工業原料,其中收集的方式是從田間開始的,主要是“秸稈打捆”技術。歐洲一些國家把秸稈加工技術用在燃料和發電上,目標是油和煤的替代燃料,秸稈加工設備、鍋爐、熱風爐、發電設備等都己產業化。但是,由于經濟條件、管理體制、技術水平、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國不能照搬這些國家的做法,我們前幾年的一些教訓也說明中國必須走符合中國實際的道路,使秸稈成型燃料成為我國農村能源利用的首選技術,富通新能源銷售生產的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專業壓制的農作物秸稈顆粒燃料。
國外生物質成型的主要方式有4種,即顆粒成型機、螺旋連續擠壓成型機、機械驅動活塞式成型機和液壓驅動活塞式成型機。螺旋擠壓式成型機是最早研制生產的生物質熱壓成型機。這類成型機以其運行平穩、生產連續、所產成型棒易燃(由于其空心結構以及表面的炭化層)等特性在成型機市場中尤其是在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和我國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
日本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研究應用機械活塞式成型技術處理木材廢棄物,并于1954年研制出棒狀燃料成型機及相關的燃燒設備,1983年又從美國引進顆粒成型燃料生產技術。美國在1976年開發了生物質顆粒及成型燃燒設備;亞洲一些國家(泰國、印度、韓國、菲律賓等)在20世紀80年代已建了不少生物質固化、碳化專業生產廠,并研制出相關的燃燒設備。日本、美國及歐洲一些國家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設備已經定型,并且形成了產業化,在加熱、供暖、干燥、發電等領域已得到普遍推廣應用;西歐一些國家(荷蘭、瑞典、比利時、芬蘭、丹麥等)在20世紀70年代已有了活塞式成型機、顆粒成型機及配套的燃燒設備;钊麛D壓式成型機改變了成型部件與原料的作用方式,在大幅度提高成型部件使用壽命的同時,也顯著降低了單位產品能耗。根據驅動力來源的不同,該類成型機可分為機械活塞式和液壓活塞式2種。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引進螺旋式生物質成型機,生物質壓縮成型技術的研究開發已有20多年的歷史。南京林業化工研究所在“七五”期間設立了對生物質壓縮成型機及生物質成型理論研究課題。湖南省衡陽市糧食機械廠為處理大量加工糧食剩余谷殼,于1985年根據國外樣機試制了第1臺ZT-63型生物質壓縮成型機。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糧食機械廠于1986年引進了1臺OBM-88棒狀燃料成型機。1998年初,東南大學、江蘇省科技情報所和國營9305廠研制出了“MD-15”型固體燃料成型機。1990年以后,陜西武功輕工機械廠、河南鞏義包裝設備廠、湖南農村能源辦公室以及河北正定縣常宏木炭公司等單位先后研制和生產出幾種不同規格的生物質成型機和碳化機組。20世紀90年代期間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機能源動力研究所分別研究出PB-I型機械沖壓式、HPB系列液壓驅動活塞式和CYJ-35型機械沖壓式成型機。
經過多年的研究與試驗,國內部分成型設備及其配套產品已發展成熟。1998年開始,河南農業大學針對其他成型設備存在生產率低、工作部件易磨損等問題,研制出了液壓驅動雙頭活塞式HPB系列秸稈成型機及生物質成型塊專用燃燒爐,對秸稈具有極好的消化能力,克服了其他成型設備難以處理秸稈的問題。2000年得到了國家科技部科技攻關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的支持,使課題組有條件進一步與企業和農村實際結合,為把技術轉化成生產力開展深入研究,經鑒定后,2002年向企業轉讓了技術,正式投入了產業化示范生產;2003年課題又得到了河南省財政廳的支持,要求把技術推廣到資源最豐富的農村,在農村的生活及生產領域搞替代煤的試點,提高農民文明生活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節約能源;2004年在北京懷柔、新疆、吉林、遼寧、江蘇、河南和鄭州農業高技術園區等進行了試點運行,分別對秸稈成型燃料在小型鍋爐、農用塑料大棚冬天供熱、農戶生活等方面的應用進行了試驗研究,試驗結果證明,秸稈成型燃料是一種燃料特性優于普通燃煤、價格低于煤、燃燒尾氣污染成分少于煤的可再生優質燃料。
富通新能源銷售生產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等農作物秸稈成型機械設備,同時我們還大量銷售木屑顆粒機壓制的楊木木屑生物質顆粒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