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肉雞生產中,影響肉雞生產效益的因素有遺傳、營養、環境,重點在管理。“好種出好苗”,優種優質雞苗是養雞獲得理想增重和養殖效益的前提。一些規模種雞場生產商品代肉雞苗,具有生長快、抗病力強、均勻度好、換肉率高等特點.是養雞戶的理想選擇。飼料營養對肉雞遺傳潛能的發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一般要選用大飼料公司生產的肉雞系列飼料。這些飼料配方合理、營養豐富、生產工藝先進、飼料適口性好、易消化吸收,能顯著地降低肉雞發病率、提高飼料利用效率和增強雞體抗病能力。環境因素包括溫度、濕度、光照、通風換氣、采食飲水、環境衛生等.是養雞生產中的關鍵性因素。這些關鍵性因素可以通過加強飼養管理來加以調節。
1、肉雞的飼養
1.1 肉雞的飼養方式和飼養密度
1.1.1 飼養方式:肉雞飼養方式主要有墊料平養、網上平養,不論何種飼養方式,均應提倡全進全出制。墊料平養主要采用厚墊料平養法,簡便易行,投資較少,適合于一般農戶,但要注意墊料的選擇和管理,常用來作墊料的原料有:(1)鋸木屑:要求質地柔軟,不發霉,是首選的墊料,墊料厚度3~5 cm。但由于初生雛開始時很容易誤食,故一定要用墊紙封嚴鋸末;(2)河沙:要求太小如谷粒,均勻,使用前最好經過日曬消毒,但不要曬的太干,以免塵土飛揚;(3)稻殼:要求不發霉,殼質太硬要壓制后再用。在進雛前一天內,在消毒好的育雛室內鋪上稻殼5~8 cm,然后用消毒液全面消毒。雛雞使用的飲水器要用苗雞紙箱或報紙墊上以防稻殼被雛雞搞到飲水器內。
1.1.2保持適宜的飼養密度:飼養密度不宜過大,但究竟以多大密度為宜,要根據具體條件而定,一般而言,墊料平養以較低密度為好.飼養日齡越大.密度越低:反之密度可以提高,此外飼養密度與季節、氣溫、通風條件有密切關系.
1.1.3采用全進全出制飼養肉雞:全進全出制飼養制度是保證雞群健康、根除傳染病的根本措施.也是肉雞生產中計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全進全出”就是同一范圍內只進同一批雛.飼養同一日齡的雞,采用統一的料號、統一的免疫程序和管理措施,并且在同一時期全部出場,出場后對整體環境實行徹底打掃、清洗、消毒。由于在雞場內不存在不同日齡的雞群的交叉感染機會,切斷了傳染病的流行環節,從而保證下批雞的安全生產,是現代肉雞生產工藝中的成功之舉。
1.2飼喂方案和飼喂方式
1.2.1 飼喂方案:優質肉雞新陳代謝旺盛,生長速度較快,必須供給高蛋白、高能量的全面配合飼料,才能滿足機體維持生命和進行生長的需要。優質肉雞的整個生長過程均應采取自由采食.才能長得越快,而長得越快,飼料利用率才能越高,經濟效益才會最好。
喂養方案通常有兩種:一種使用兩種日糧方案.即將肉雞的生長分為0—35日齡(0~5周齡)幼雛階段.36日齡至上市(或6周齡至上市)中雛、肥育2個階段進行飼養。這兩個階段分別采用幼雛日糧和中雛日糧,這種喂養方案可稱為“2階段制飼養”。另一種是使用3種日糧方案.即將優質肉雞的生長分為0~35日齡幼雛,36—56日齡中雛階段.57日齡至上市肥育階段3個階段,這3個階段分別采用幼雛日糧、中雛日糧、肥育日糧進行飼養.這種喂養方案可稱為“3階段制飼養”。這兩種喂養方案生產中根據管理及飼料等情況可采用任何一種.但當優質肉雞上市前存在停藥期的話,則使用“3階段制飼養”較為方便,育肥日糧可作為停藥期日糧。
1.2.2飼喂方式:飼喂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定時定量,就是根據雞日齡大小和生長發育的要求,把飼料按規定的時間分為若干次投給的飼喂方式,一般在4周齡以前每日喂4—6次.從早上6時至晚上11時分隔數次投料.投喂的飼料量是在下次投料前半小時能食完為準。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另一種是自由采食的方式.就是把飼料放在飼料槽內任雞隨時分食。一般每天加料1—2次,終日保持飼料器內有飼料。這種方式較多采用,不僅雞的生產速度較快.還可以避免飼喂時雞群搶食、擠壓和弱雞爭不到飼料的現象,使雞群都能比較均勻地采食飼料,生長發育也比較均勻,減少因饑餓感引起的啄癖。
1.2.3飼料形狀:肉雞的飼料按形狀分粉料、顆粒料和碎粒料,但生產中使用最多的是粉料和顆粒料。粉料是將日糧中的所有飼料原料全部打成粉狀,按照飼料配方加入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及其他保健驅蟲藥物等添加劑后,再均勻混合的配合飼料。優質肉雞3周齡之前均應使用粉料,飼料
顆粒機專業壓制顆粒飼料,顆粒飼料可以幫助養殖戶提高肉雞的出欄效率。
1.3飲水
新鮮和清潔的飲水對雞的正常生
長非常必要。通常雞每吃1kg飼料需飲
水2 kg左右,氣溫越高,飲水量越多。
先飲水3—4 h后再開食。個別不會飲水的小雞要人工輔助飲水1~2次。進雛雞后第一次飲水中需加多維或速補。有條件時,第一周飲水用20qC左右的溫開水.8日齡起改用自來水或深井水。雞舍內的飲水器要擺放均勻,放平放穩,經常調節飲水器高度,使水槽上沿與雞背相平。飲水器不能斷水,注意飲水衛生。飲水器每天清洗、消毒2次(免疫前中后3d不消毒)。貯水缸、桶等存水時間不能超過3d.每次飲水投藥后及時清洗干凈再使用。
1.4采食
苗雞開飲3~4 h后.在墊紙上均勻擺好開食盤,每一百只雞一個,將少量飼料均勻地撤在開食盤和墊紙上,讓雞自由采食。個別不采食的雞,人工輔助采食。3—5日齡把開食盤逐漸換成料桶。料桶高度隨日齡調整。更換飼料時兩種料要充分拌勻,逐步換料,以減少因換料帶來的應激,同時可在水中添加多維。
2、主要管理措施
2.1保持適宜的溫度
長時間低溫育雛易導致雞白痢桿菌病和痛風的發生,所以現在一般都是提倡高溫育雛.對于日齡較大的雞群要注意夏季的防暑降溫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
2.2保持適宜的濕度
雞舍內濕度過高過低都對雞的健康不利。濕度過大,夏季不利于雞體散熱,冬季可增加雞的傳導散熱,還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的發育,易引起疫病的發生:濕度過小,雞棚內過于干燥,可引起雞群發生呼吸道疾病。
2.3光照管理
光照的目的是延長肉雞采食的時間,促進其快速生長。光照時間:每天23 h光照,th黑暗。光照強度:肉雞的光照強度不可過大,否則會引起啄癖。開放式雞舍白天應采取限制部分自然光照,這可通過遮蓋部分窗戶來達到此目的。隨著雞的日齡增大,光照強度則由強變弱。1~2周齡時,每平方米應有2.7W的光量(燈距離地面2 m);從第3周齡開始改用每平方米1.3 W;4周齡后,弱光可使雞群安靜,有利于生長。
2.4保持良好的空氣質量
雞舍內有害氣體濃度過高,可刺激雞的呼吸道黏膜,引起雞只流淚、咳嗽等,時間過長則易使雞群發生氨氣中毒或硫化氫中毒,還可破壞雞的呼吸道黏膜防御機能,導致雞群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腸桿菌病的發生。所以,在溫度允許的條件下,應盡量加強雞舍的通風透氣。此外,要堅持經常更換墊料,可明顯改善空氣質量,減少球蟲病的發生。
2.5做好免疫
商品代肉雞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須考慮諸多因素:母源抗體水平、當地疾病流行動態、飼養戶的消毒防疫衛生水平、季節、經濟條件等。對疫病較多或衛生消毒條件不好的地區,建議使用免疫程序如表2。
確定免疫程序后.應同時選用優質合格的疫苗,并正確運輸保存、稀釋、使用。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均可能導致免疫失敗。
2.6避免雞群出現較大的應激反應
有一些應激因素如更換飼料、防疫注射、天氣突變、外來噪聲等對雞群的影響較大,容易導致一些肉雞疾病的突發,應當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如更換飼料時要逐漸進行.應有一周的過渡時間:每次防疫前后給雞群飲用電解多維:天氣突變前及時做好舍內的防風、防雨或防雪工作,避免賊風的出現:努力為雞群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如節假日時應避免在雞舍周圍放鞭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