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的肥育技術,是一種由傳統役用要求的一般性飼養,轉為肉脂用肥育效益性飼養的技術。驢種中沒有肉脂用專門品種,缺少營養需要、飼料配方、飼養標準等相關資料。所以研究和探討驢的肥育技術已經是擺在專業工作者和養殖者面前的新課題。筆者根據驢的生長發育規律特點、肥育特點,結合農村養驢的傳統經驗,對驢的常規飼養管理要求、直線育肥、短期強度育肥、放牧加補飼育肥方法四方面進行了探索和歸納,并介紹如下,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是養殖戶們壓制顆粒飼料不錯的選擇。
1、 常規飼養管理要求
1.1飼草與飼料
1.1.1飼草
驢對多樣化飼草采食、利用能力強。應用多樣化混合飼草和單純性飼草喂驢具有不同的效果。所以要盡量合理搭配以滿足供給。具體的途徑可以通過優質牧草的生產和青貯飼料的應用來實現。喂驢的飼草要盡量鍘短或揉碎,達到“寸草鍘三刀,沒料也上膘”的目的。
1.1.2飼料
能量飼料以玉米為主,蛋白質飼料以大豆、黑豆、豆餅為主,其他餅類要經過脫毒處理后才能喂用。豌豆喂驢具有提神和促進食欲的作用,來源方便時可替代部分能量飼料的應用量。糠麩類可占日料的20%—30%。
1.1.3香料
我國農民有應用香料喂大牲畜的傳統習慣。把黃豆、黑豆、豆粕炒香粉碎后拌料喂給。
1.1.4添加劑
礦物元素、維生素添加劑在養驢業中的利用極易被忽視,應該引起注意和應用。添加劑在幼駒階段應用,可以防止幼駒白肌病和異食癖的發生,對促進骨胳發育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1.2飼喂技巧與飲水
定時定量,少給勤添,這樣有興奮消化系統功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提高飼料消化率的作用.飼喂的順序是先喂干草,在驢吃渴時中間飲1次水,再繼續飼喂拌料,直到吃飽為止。拌料的加水量以能沾附在飼草上即可。飼喂次數以3~4次為好,要特別注意夜飼,馬、驢無夜草不肥是成功的經驗。飲水要清潔干凈,水溫在12~20℃為宜,冬季禁止飲用冰碴水。
1.3圈舍
庭院內可靈活安排圈舍位置,規模化飼養要采用南北朝向,基本要求是遮風擋雨,冬暖夏涼。圈舍的地面要有一定的硬度,最好用磚鋪成,并留有一定的坡度,利于清除糞便和預防蹄病的發生。
1.4刷拭、運動與日光浴
每天刷拭1次驢體,保持體表清潔。翻滾(打滾)是馬屬動物特有的行為表現,是解除疲勞和周身活動的需要。留有空曠平坦的場地,讓驢每天盡情的翻滾1次。寒冷季節或圈舍采光條件不足時,在中午和下午陽光充足時,把驢拴系到背風向陽處進行日光浴2~4h。這些基本的管理措施,都是根據驢的生理需要總結而來的,是飼養和肥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1.5驅蟲與健胃
影響驢健康的寄生蟲病主要有胃蠅蛆和線蟲兩大類。在斷奶后和育肥前,都要進行一次體內外驅蟲。選用藥物以伊維菌素最為安全實用。可以采取口服和肌肉注射兩種方法進行,健胃藥物可選用人工鹽、健胃散、七補散喂服或灌服。
2、育肥方式
2.1 直線育肥
這是一種從驢的出生至出欄,全期采取優化飼養的育肥方式.主要通過哺乳期的培育和斷奶后的肥育兩個階段來實行。
2.1.1哺乳期的培育
驢駒出生后,要滿足母乳的需要,對母驢加強飼養,提高母驢的泌乳量。對乳汁供給不足的幼駒,利用牛奶或羊奶進行人工哺乳。牛奶要用水進行1:1稀釋,奶溫調節在35~37℃之間。開始時每1.5~2h 1次,以后逐漸減少次數,人工哺乳的時間應持續到開食補飼后15 d。
開食與補飼:幼駒出生15d開始有采食行為,開食可以在20日齡后進行。開食料可將小米煮成八成熟,摻上適量麩皮、玉米面,用溫水調成粥狀喂給。開始時每日喂量在150~200 g之間,習慣采食后改用補飼料進行補飼。
幼駒補飼料配方:玉米60%、豆餅15%、麩子17%、食鹽1%、小蘇達1%、礦物質維生素添加劑1%。
精料喂量從每日200g開始,60日齡達到300g,以后每增加1月齡,增加喂量200 g,到180日齡斷奶時提高到每日1000 g,精料用優質的飼草拌勻,按每日3次喂給。為了便于日后的肥育和管理,幼駒從出生后就要進行接近和調教。通過撫摸,刷拭與清掃畜體,達到人駒親和,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舉肢,檢測體溫、帶籠具、拴系等訓練。
2.1,2斷奶后的肥育
幼駒6月齡就可以斷奶,斷奶是幼駒出生后一個轉折點。斷奶后一年內正是幼駒迅速生長階段,體尺達到成年驢的90%以上,體重占成年驢體重的60%以上,可以說這個階段是肥育的關鍵階段和最佳時機。農民所說“是驢不是驢,一年長成驢”就是這個道理。這個階段的飼養主要以生長需要和肥育需要為重點。
精料配方:玉米60%、豆餅15%、麩子20%、骨粉4%、食鹽1%。
喂量:幼驢斷奶后,精料給量從1.2 kg/d開始,逐月按0.3 kg的幅度遞增,滿12月齡時達到3.0 kg/d。飼喂方法和管理方法按本文第一部分常規要求進行。
2.2短期強度育肥
按照常規飼養管理要求飼養驢,基本能達到役用標準的要求。短期育肥方式主要適用家庭散養需短期出欄時和規模化育肥時應用。
短期強度育肥是一種在短期內(60 d以內)對驢進行優厚的飼養,達到膘滿肉肥效果的一種高效育肥方法。主要適合膘情在中等以下的架子驢的育肥。在充足的營養條件下,中等膘情的驢經過35~45 d,下等膘情的驢經過50~60 d的育肥時間就可以達到上等膘情的效果,具有日增重0.5~0.75 kg或者更高的增重能力。
短期強度育肥可增加身體局部、如頸脊、前胸、腹部,背部的脂肪沉積量,這對改善肉的品質、提高驢肉的產量都有相當的意義。
2.2.1育肥前按本篇1,5中所述的內容要求對驢進行1次驅蟲和健胃。
2.2.2精料的組成和喂量
飼料配方一:玉米65%、豆餅10%、麩子25%。
飼料配方二:葵籽餅或其他餅類20%、玉米65%、麩子15%。
用煮熟的地瓜、土豆、甜菜肥育驢有相當好的效果,可替代精料和粗料,喂量可占日糧的40%—50%。驢是草食動物,而且體重小,采食少,日增重速度不像豬、牛那樣明顯,所以,過多精料,尤其是蛋白質飼料比例過大是一種浪費。精料喂量可以根據體重膘情的不同,每天喂給2.0~3.0 kg的精料,飼料顆粒機是養殖戶們壓制顆粒飼料很好的選擇。
2.2.3飼喂次數和方法
合理安排和增加飼喂次數是短期強度育肥的有力手段。每天按早、午、晚、夜4次或根據季節不同采取平均間隔6h飼喂1次的方法進行。飼喂時先喂給一般性飼草,再喂給優質飼草,努力誘導驢對飼草的采食量。當驢對飼草采食基本滿足時,進行一次槽上飲水,最后拌給精料直到吃凈為止。真正實現“草膘、料勁兒、水精神”的全部含義。
2.2.4管理
同時肥育2頭驢以上時,要定槽位,并在兩驢之間設置隔離欄,防止強奪弱食和互相嘶咬。公母驢要實行隔離育肥,防止性騷擾,影響肥育效果。其他管理要求按1.2、1.4內容實行。
3、放牧加補飼育肥法
放牧加補飼是經濟有效的肥育方法。南方地區雨量充沛,牧草生長和產量無明顯變化,北方地區的6~10月份是牧草生長和產量的旺盛季節,農區還可以利用“十邊地”進行放牧。放牧形式可以利用牧草生長旺盛,地勢平坦的區域進行長拴系羈縻式的輪牧和人工散牧、牽系放牧多種形式進行。值得提出的是在放牧前要飲足水,收牧后根據采食的飽腹程度進行飼草和精料的補飼。
三門峽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飼料
顆粒機、
秸稈顆粒機專業顆粒飼料。